體係認證: ISO9001 | ISO14001 | OHSAS18001 | TS16949 | ISO22000 | ISO13485 | ISO20000 | ISO27001 | CMMI | 服務管理 |
產品認證: CCC認證 | CE認證 | 十環認證 | 有機認證 | SC生產許可 | 環保節能認證 | 國際認證 | 產品質量安全 |
信息安全麵臨的威脅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麵:
一、技術安全風險因素
1)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係統安全防護能力不強
國家重要的信息係統和信息基礎網絡是我們信息安全防護的重點,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我 國的基礎網絡主要包括互聯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重要的信息係統包括鐵路、政府、銀行、證券、電力、民航、石油等關係國計民生的國家關鍵基礎設施所依賴的信息係統。雖然我們在這些領域的信息安全防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安全防護能力仍然不強。主要表現在:
① 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對信息安全基礎設施投入不夠,信息安全基礎設施缺乏有效的維護和保養製度,設計與建設不同步。
② 安全體係不完善,整體安全還十分脆弱。
③ 關鍵領域缺乏自主產品,高端產品嚴重依賴國外,無形埋下了安全隱患。 我國計算機產品大都是國外的品牌,技術上受製於人,如果被人預先植入後門,很難發現,屆時造成的損失將無法估量。
2)失泄密隱患嚴重。
隨著企業及個人數據累計量的增加,數據丟失所造成的損失已經無法計量,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均可能隨意受到威脅。在當今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竊密與反竊密的鬥爭愈演愈烈,特別在信息安全領域,保密工作麵臨新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信息時代泄密途徑日益增多,比如互聯網泄密、手機泄密、電磁波泄密、移動存儲介質泄密等新的技術發展也給信息安全帶來新的挑戰。
二、人為惡意攻擊
相對物理實體和硬件係統及自然災害而言,精心設計的人為攻擊威脅最大。人的因素最為複雜,思想最為活躍,不能用靜止的方法和法律、法規加以防護,這是信息安全所麵臨的最大威脅。人為惡意攻擊可以分為主動攻擊和被動攻擊。主動攻擊的目的在於篡改係統中信息的內容,以各種方式破壞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被動攻擊的目的是在不影響網絡正常使用的情況下,進行信息的截獲和竊取。總之不管是主動攻擊還是被動攻擊,都給信息安全帶來巨大損失。攻擊者常用的攻擊手段有木馬、黑客後門、網頁腳本、垃圾郵件等。
三、信息安全管理薄弱
麵對複雜、嚴峻的信息安全管理形勢,根據信息安全風險的來源和層次,有針對性地采取技術、管理和法律等措施,謀求構建立體的、全麵的信息安全管理體係,已逐漸成為共識。與反恐、環保、糧食安全等安全問題一樣,信息安全也呈現出全球性、突發性、擴散性等特點。信息及網絡技術的全球性、互聯性、信息資源和數據共享性等,又使其本身極易受到攻擊,攻擊的不可預測性、危害的連鎖擴散性大大增強了信息安全問題造成的危害。信息安全管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重視。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信息安全管理研究起步比較晚,基礎性研究較為薄弱。研究的核心僅僅停留在信息安全法規的出台,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標準的製定及一些信息安全管理的實施細則,應用性研究、前沿性研究不強。這些研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管理底子薄,漏洞多的現狀。
但這些威脅根據其性質,基本上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麵:
(1) 信息泄露:保護的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給某個非授權的實體。
(2) 破壞信息的完整性:數據被非授權地進行增刪、修改或破壞而受到損失。
(3) 拒絕服務:信息使用者對信息或其他資源的合法訪問被無條件地阻止。
(4) 非法使用(非授權訪問):某一資源被某個非授權的人,或以非授權的方式使用。
(5) 竊聽:用各種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竊取係統中的信息資源和敏感信息。例如對通信線路中傳輸的信號搭線監聽,或者利用通信設備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電磁泄露截取有用信息等。
(6) 業務流分析:通過對係統進行長期監聽,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對諸如通信頻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總量的變化等參數進行研究,從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和規律。
(7) 假冒:通過欺騙通信係統或用戶,達到非法用戶冒充成為合法用戶,或者特權小的用戶冒充成為特權大的用戶的目的。我們平常所說的黑客大多采用的就是假冒攻擊。
(8) 旁路控製:攻擊者利用係統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處獲得非授權的權利或特權。例如:攻擊者通過各種攻擊手段發現原本應保密,但是卻又暴露出來的一些係統“特性”,利用這些“特性”,攻擊者可以繞過防線守衛者侵入係統的內部。
(9) 授權侵犯:被授權以某一目的使用某一係統或資源的某個人,卻將此權限用於其他非授權的目的,也稱作“內部攻擊”。
(10)抵賴:這是一種來自用戶的攻擊,涵蓋範圍比較廣泛,比如,否認自己曾經發布過的某條消息、偽造一份對方來信等。
(11)計算機病毒:這是一種在計算機係統運行過程中能夠實現傳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行為類似病毒,故稱作計算機病毒。
(12)信息安全法律法規不完善,由於當前約束操作信息行為的法律法規還很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很多人打法律的擦邊球,這就給信息竊取、信息破壞者以可趁之機。
聯係人:周老師 聯係電話: 18980962772